《顾世雄》第八章
徐建国
2023、7、31

《顾世雄》封面照
排练革命样板戏的台前幕后
“革命样板戏”,是“文革”的特殊产物,一般指京剧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杜鹃山》《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那天,这8部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从此“样板戏”红遍全国。
《红灯记》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沙家浜》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智斗”等。样板戏的这些选段,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播放,连不熟悉戏曲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
顾世雄所在的云南建设兵团,从1970年开始,连队以上逐级建立文艺小分队,排练革命样板戏片段,鼓舞知青干劲、活跃战士业余生活,并参加营、团、兵团的文艺汇演。已经担任一团一营三连文书的顾世雄,被连部任命为三连文艺小分队队长。接受任命后,顾世雄就带着从连队精挑细拣选出来的文艺骨干,开始了三连文艺小分队的排练演出。
小分队排的第一个折子戏是《沙家浜》里的“智斗”。经过讨论,大家确定了各自的角色,谁演阿庆嫂、谁演胡传魁、谁演刁德一,顾世雄在乐队担任京胡伴奏。分工停当,大家分头熟悉剧本,演员背台词、分析人物心理、练动作、琢磨表情;乐队成员照着乐谱操练演奏技巧。排练一段时间后,一合练,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音乐的配合,都像模像样的。但《沙家浜》的剧情发生在江南水乡,阳澄湖畔波光粼粼,芦苇丛生。而云南山高林密,在这样的环境中表演《沙家浜》,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作为队长的顾世雄提议:“要么不演,要演就要演好它!现在我们缺的是布景,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智斗》的布景做出来。”
小分队全体演职人员,在连队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绘制布景、制作道具。首先寻找制作天幕的材料。大家群策群力,去十几公里外的勐棒买来制作蚊帐的纱布、绘制布景的宣传色,由顾世雄执笔,在纱布制作的巨大天幕上绘制大背景。又用许多白色面粉袋拼接起来作为画布,绘出了绿荫树下、湖光山色,“春来茶馆”的一角,春来茶馆柜台里面的茶杯、茶壶也画得栩栩如生。
阳澄湖边的芦苇怎么制作呢?顾世雄让连队的木工制作了一个分节的矮柜,上面开凿数个大小适中的孔洞。从山上找来枯竹、竹梢,在上面粘上棉花。演出时,在野外微风的吹拂下,阳澄湖的芦苇丛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兵团战士的眼前。
万事俱备!到各排、各班或兄弟连队演出的时候,他们只要把道具往肩上一扛,把天幕一卷,到了演出场地这么一架,特定的氛围就出来了。在团部的会演中,他们的演出获得了团首长的好评。
对顾世雄来说,排练革命样板戏的台前幕后,既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又提高了京胡演奏和绘画水平。
作者徐建国(陆晨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