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娜的“丝绸之路”漫记(土耳其)(2022年8月2日——10月14)
(参观并写入漫记的城市和项目有:埃迪尔内、安纳托利亚、伊斯坦布尔、依安高铁和胡努特鲁电站、苏丹哈尼古、骆驼宫、阿马西亚等)
概况:
土耳其位于亚洲大陆板块的最西段。由于身处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所以对中亚地区、巴尔干地区、中亚地区、俄罗斯、欧洲和非洲等地都有辐射和联通作用,加之扼黑海海峡的咽喉,又成为黑海与地中海之间唯一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拿破仑不得不由衷赞叹:“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足见土耳其不可或缺的枢纽地位。
土耳其有着6500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文明的摇篮”,它不仅孕育古老的赫梯文明,而伊斯坦布尔还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作为一个穆斯林群体占人口主体的世俗化国家,土耳其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文明国家,但同时又有着浓郁的基督教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土建交,两国先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道路。2013年中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土两国的经贸合作迎来了重要合作机遇期。中国与土耳其同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就在今天土耳其海滨城市伊兹密尔。一方面,土耳其作为衔接欧亚大陆的地理和文化桥梁,是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国家,更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支点国家。中国的首条海外高铁项目就是在土耳其顺利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的国家复兴战略交相辉映,因此两国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反恐、人文交流全面启动的基础上,很快实现了战略上的对接,使两国的合作外交呈现出互利共赢、独立互助的鲜明特征。
1、名不虚传的埃迪尔内古城
维娜入境土耳其,第一站游览埃迪尔内。它是土耳其欧洲西部边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乳制品、棉纺织、丝织与肥皂厂等。2014年统计城市人口约十六万人。古城位于马里查河与登萨河交汇处,靠近希腊与保加利亚,号称土耳其西部门户,为国防重镇。378年,标志罗马帝国彻底走向衰落的阿德里安堡战役就在此爆发。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位,留下了不少古迹。2011年,埃迪尔内的标志性建筑——塞利米耶清真寺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天是个周末,天气炎热,埃迪尔内街上行人稀少,宁静安逸,远远隔着树梢,也能看到高耸的宣礼塔直冲蓝天,颇为秀气。 维娜一下子被古色古香的纪念碑和清真寺所吸引。她背上相机造访塞利米耶清真寺。到了清真寺正门,对面一座古朴端庄的老建筑——吸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浴场引了她的注意。用手机地图查证一下,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浴场竟然是希南的作品。索库鲁·穆罕默德曾担任奥斯曼帝国大维齐(相当于首相)一职长达15年,历经苏莱曼一世、赛利姆二世、穆拉德三世三朝,可谓影响巨大的历史名人。巧合的是,负责为他修建浴场的希南与索库鲁·穆罕默德的人生轨迹高度相似,两人均出生于基督徒家庭,通过德米舍梅制度加入了苏丹的新军部队,逐渐脱颖而出。希南堪称奥斯曼帝国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师,而索库鲁则位极人臣。如今,两个伟人的名字合体出现在埃迪尔内街边的这座浴场上。应该是天作之合。
翌日,维娜参观埃迪尔内拱桥。这座拱桥是苏丹人阿卜杜勒哈米特委托一位意大利建桥大师设计建造的。这座拱桥的历史悠久。埃迪尔内拱桥的桥墩是大约九米的花岗石拱块砌筑而成,虽然简约,但却恢弘,6个拱门组成的桥身,而位于桥梁中部的是一座高10米,它有驼峰突起的陡拱和宛如皎月的坦拱,在玉带浮水的平坦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拱肩上有敞开的小拱, 拱形呈半圆的椭圆形状。埃迪尔内拱桥的独特美丽,让游客不禁止步细细观瞻。维娜拍摄的古城照片,既有这座城市的名胜古迹,又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土特产品…
2、特色美食牛肚汤及其他
8月4日中午,维娜来到安纳托利亚市中心这个繁荣的自由市场上品尝了土耳其特色食品牛肚汤。在土耳其,汤是午餐和晚餐的第一道菜,牛肚汤的做法是将牛肉在长时间慢煮之后,放进用用细金属丝过滤后蔬菜,豆类植物、干豆和面粉或是酸奶,再加上盐、咖喱、酱油等作料,起锅后香味扑鼻。有点像中国人常吃的牛肉粉丝酸辣汤。维娜大快朵颐着这异国的美味佳肴,一旁的国外游客也禁不住翘起拇指啧啧称赞,毕竟人的味蕾是不分国界的。这道菜也是许多家庭早餐的常见选择。在神圣的斋月里,每天的开斋总是用汤、新鲜的面包、橄榄和奶酪来开斋。牛肚汤再配上几碗纯蒜汁和醋,用勺子舀进汤里品尝。牛肚汤配上几碗纯蒜汁和醋,用勺子舀进汤里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肚汤确实能帮助你在吃了太多牛肚后舒缓肠胃。“夜鸟”们经常光顾这些餐馆,直到凌晨,一碗热气腾腾的土耳其式汤,配上新鲜的硬面包,就像妈妈温暖的拥抱。你不会想到比这更好更舒适的食物了,尤其是在寒冷多雨的冬天。
牛肚汤甚至可以成为 “婚礼汤”。是土耳其传统婚礼仪式上供应的一种特殊汤。在许多村庄,婚礼可以持续几天,婚礼上人们会把大壶的婚礼汤舀给数百名亲朋好友。准备婚礼汤很费时。它的主要成分是羔羊肉块和肉汤。用面粉和蛋黄使它变得浓稠。在你有生之年至少尝试一次婚礼汤的配方。你不会后悔的。
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错过下班后的汤厨房,那里卖美味的牛肚汤。这些餐厅开放午夜档之后,与牛肚汤本身具有相同的名称“işkembe”。
这些餐馆的气氛真的很独特。当你喝着牛肚汤时,你可以听到厨师们有节奏地在木板上按照舒缓的土耳其古典音乐的节奏切碎牛肚。东欧的许多其他菜肴也以牛肚汤为特色,作为一种流行的宿醉疗法。中国人常爱吃的面条在土耳其美食中也具有一定特色。自制鸡蛋面,称为“erişte”,是先用手切,烘干,再用于汤中的。你可以在任何超市或集市买到它们。当维娜第一次在土耳其感冒时,她很高兴能得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肉面条汤。这家餐馆的气氛真的很独特。
来到土耳其之前,维娜一直以为土耳其女性都必须头戴面巾,但就像她拍的照片里看到的那样,女性都很随意,而且经常出入各种酒吧。想必现在的时代潮流不同了土耳其宗教气氛相对宽松,与其他西亚地区伊斯兰国家迥异,在男女握手、饮酒等方面无特殊禁忌,但禁食猪肉。土耳其社会风气比较多元、开放,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申请加入欧盟等原因,当地人习惯将自己视为欧洲人而非亚洲人。服饰也是西式服装与伊斯兰教传统服装交杂,大多数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年轻人穿西式服装,大多数女士不系头巾、不着罩袍。在商务活动场合宜穿正装西服,女性忌穿无袖服装。那天她还参观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寺院,并到地下层拍了一些照片。
3、梦一样的伊斯坦布尔
8月17日 ,维娜游览了土耳其的首都、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伊斯坦布尔。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面积5343平方公里,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其境内拥有圣索菲亚大教堂、多尔玛巴赫切宫等旅游景点。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经过土耳其人民的建设,伊斯坦布尔的市中心这个充满色彩的区域,这些鲜艳的色彩体现了这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翌日,维娜来到多尔玛巴赫切宫,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由苏丹阿卜杜勒梅西德于 1843年建造,1856年完工花了13年。相对于老皇宫托普卡珀这里被叫做新皇宫。1938年阿塔图尔克去世之后,多玛巴切皇宫修复之后就改成了现在的博物馆。它拥有 245个房间,可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为巴洛克、洛可可建筑风格。共分为三个部分,从海边方向看,左边的是议政场所赛拉姆勒克宫,中间的是中央大厅,右边的是后宫。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4500公斤重的水晶吊灯。进入多玛巴切新皇宫要限制人数,包括维娜的一长排的游客都只能在在烈日下排队,实在是钦佩门口那个军容威严着装严实的士兵的。规定同时在宫内参观的人数是有限的,要等待上一批游客的离开后,他们才能跟随皇宫导游走,而且不能拍照。无论是土语还是英语对她来说都是天书,就这样,她兴趣盎然的走了一大圈,参观了一些大厅小厅、会议室、休息厅,她一路都极其渴望穿过陈列的展品,终于转出去了,台阶下一座高大的白色镂花的大门,门两边是长长的低矮的铁花栅栏墙,门外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墙外碧海、蓝天、白云;墙内绿树、繁花、宫殿。由于该宫殿仍在维修阶段,所以很多房间暂没对外开放。这才是维娜喜欢的:梦一样的地方啊!
4、参观中国援建土耳其的高铁和电站
8月20日维娜参观了中国援建土耳其的依安高铁和胡努特鲁电站。土耳其扼守黑海通往地中海、爱琴海的咽喉要道,很早就有复兴丝绸之路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末,土耳其政府利用其“桥梁和中枢国家”的地缘优势,制定了“当代丝绸之路计划”,2008年,土耳其政府又发起“新丝绸之路”倡议并举办了首届国际“丝绸之路论坛”,力图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能源运输走廊等方式带动欧亚核心板块的贸易流量,是这条联通欧亚的丝绸之路成为全球经济系统主要通道之一。
中国与土耳其同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就在今天土耳其美丽的海滨城市伊兹密尔。进入21世纪后,中土双边关系开始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10月,中土宣布正式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土两国的经贸合作迎来重要合作机遇期。为了帮助土耳其修建依安高速铁路,从2004年开工到2014年建成通车仅花了10年。这条全长达158公里,每小时的运行速度250公里,需要穿过沿途的大量山区地形的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大提高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威望。由中国能建集团在土耳其建设和运营的胡努特鲁电站,在经历了两次7.8级大地震,仍旧完好无损,稳定运行,而且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这些在土耳其旅游期间耳闻目睹的“新丝绸之路”的故事和事迹让维娜感慨不已,她为土耳其真正的朋友——中国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大公无私的援助精神所折服。也为“新丝绸之路”带给土耳其人民的幸福而祈祷。
5、参观伊斯坦布尔奥坎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截至2023年1月11日,全球共有孔子学院487所。伊斯坦布尔奥坎大学孔子学院就是其中一所。它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土耳其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土耳其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土耳其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土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奥坎大学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土耳其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土耳其人民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8月25日在该校古纳.古尔索伊副校长陪同下,维娜兴致勃勃参观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坎大学孔子学院。在欢迎会上,维娜首先向参会嘉宾表达诚挚的问候,对大家为孔院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古纳副校长表示,孔子学院已稳步发展10年,并取得出色成绩。在教学方面,孔院持续面向中文翻译专业开设学分课,同时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多种长短期中文线上课程;文化活动方面,孔院以线上形式组织了夏令营、春节联欢、中秋节等庆祝活动,同时开展了“文字之舞”书法讲座、“八段锦”教学等线下活动。随后,她强调2022年的工作思路包括:展示真实现代的中国;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连接民心;创造平台增强多方面合作。另外,她希望孔院继续举办“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土经贸论坛”,她希望能邀请土耳其学者、教师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希望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更多国家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共享信息。
6、游览苏丹哈尼古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元朝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时称站赤。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如今在“古丝绸之路”上,就有许多历史遗留至今的痕迹——各式各样的驿站,有的已打造成为“客栈”。9月1日,维娜游览了苏丹哈尼古驿站。这座建于公元1229年塞尔柱皇朝朝代、后在公元1278年大火后重建并扩建,是古丝绸之路在土耳其科尼亚境内最宏大的保存得最好的一座驿站。这又是一座大型建筑,里面设有客栈,可以保护旅行者免受恶意人员的伤害。 从建筑结构上看,这里也是被用于货物贸易的主要场所。苏丹哈尼古驿站是塞尔柱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苏丹,即穆斯林国家的皇帝、国王,这座皇家驿站建筑体量庞大、高阔,从外观上看,更像一座带有军事功能的坚固的城堡。苏丹哈尼古驿站在建筑美学上也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精确的空间设计和精美的石材装饰都被人们所称道。驿站呈四方形,正面围墙长50米,侧面围墙长100米,用卡帕多奇亚的火山岩垒砌而成。正面大门墙两侧中间位置各有3根突出的立柱,墙角有六角塔楼。整个建筑雕刻精美、气势恢宏,俨然宫殿城堡的感觉。整个建筑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外部分即开放的庭院及通透的拱廊空间,多用于夏季,而室内部分,即进门左手的一排单独的石室古时是餐厅、酒肆、浴室、医疗室等,以及正前方的高大、幽深的通廊石室则用于气候寒冷的冬季入住。庭院的中央,是一座带有四个拱门的二层高的小清真寺,以方便来往商旅的宗教礼拜需要,寺的一侧外墙上有窄窄的石阶可登二层。右侧的拱形回廊高大通畅,半为货仓、半为马厩和栓骆驼的地方。清真寺的后面可以看到一个塞尔柱风格的大门,里面是更加高大的拱形全石结构的房间,足以容纳上百头骆驼和它们所携带的货物。顶部有采光用的孔侧面有楼梯可上清真寺二楼清真寺内。
7、旅游“骆驼宫”
9月4日 , 维娜旅游“骆驼宫”。她说:“ 今天我发现这个地方是一座“古丝绸之路”驿站。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目前由“铁将军把门”着。这座驿站位于沙漠之中,当地居民不足百人。但令我欣慰的是,我正准确地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上在土耳其境内至今仍有很多当年的古驿站,被称为“骆驼宫”。当年聪明的塞尔柱人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贸易的繁盛、畅通和安全,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必须确保从东部运来的货物能够顺利得穿过安纳托利亚。他们和外国签订贸易协议,保护自己的贸易商人在运输过程中免受偷盗和或其他损失。塞尔柱王朝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国家保险系统的国家,以此为商业交易保驾护航,此外还通过减免关税来促进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临丝绸之路而建的旅馆和古驿站在此期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像堡垒一样为长途跋涉的商人保驾护航。除此之外,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驿站精美的石材装饰和精确的空间设计也可圈可点。这些旅馆和驿站大多呈矩形结构,坚固的外墙和宽大的大门让其看起来极像一座堡垒。驿站的庭院一般都是露天的,庭院四周有很多供商人及其牲畜和货物休息、存放的房间和畜栏,由于当时大部分交通工具都是骆驼,所以土耳其至今管这些驿站叫做“骆驼宫”。
9月19日 (第148天)这天,维娜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她家乡意大利萨勒诺省电视台“书亭”栏目的采访,还向维娜播放了当天各家报纸的报道,并同9位意大利音乐家对话。节目主持人Vallo della Lucania先生代表电视台及家乡百姓向维娜表示了慰问并祝她旅途顺利,如期到达目标地中国西安。维娜女士也请求电视台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致谢,感谢大家对她的关心。对话过程中,主持人及音乐家们不时地向维娜介绍家乡的消息并向她问寒问暖。当主持人问维娜:“您现在在哪里”时,维娜高兴地说:“我还在土耳其,自9月12日离开伊斯坦布尔后就继续向东,昨天来到了萨夫兰博卢(Safranbolu),这是一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城市,非常漂亮,这里也盛产藏红花。今天上午我参观了一座“古丝绸之路”的驿站,令人惊喜的是,这座驿站还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维娜还说:“我还应邀拜访了萨夫兰博卢市的市长以及市旅游局局长等官员,他们征求了我对土耳其旅游发展的建议。”维娜说“明天我还将考察这里等一座“古丝绸之路”的驿站。”然后我又跨上背囊再次东行……
8、游览盛产藏红花的世界遗产地——阿马西亚
10月14日,维娜游览在土耳其的最后一站——盛产藏红花的世界遗产地(阿马西亚)。在当地旅游官员的帮助下,她饱览了这座始建于奥斯曼帝国的美丽城市,拍了好多好多的照片,看到并学到很多东西。维娜,她说:“在阿马西亚(Amasya)我还参观了一个当地首家医院的博物馆,这是一栋很有特色建筑。在博物馆的门前安放着当地第一位医生Sabuncuoglu Serefeddin(1386-1470)的雕像。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很多重要历史文献和医疗器械,包括古代医书,还有缓解病人痛苦的乐师以及他们使用的乐器等。
维娜非常想家,好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可以让她几乎每天都同家人联系沟通。昨天她来到了萨姆松,这是土耳其在黑海的最大港口。这座城市因为阿塔图尔克发动土耳其独立战争而闻名并被历史铭记。罗马人将其称为比提尼亚和本都。亚马逊妇女就是在这里出生的。维娜说:“在阿马西亚(Amasya)期间,虽然阿马西亚(Amasya)市旅游推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会外语,没能给予我任何帮助,但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继续独自探索。我走进小巷,有了一些发现。阿马西亚是“艾尔玛(Elma)”品牌的“苹果”之乡。我发现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都围绕在“苹果”上,苹果的产业延伸到许多许多领域,甚至香水也是由苹果生产出来的。今天最有趣的探险是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参观了一座自1800年以来一直由同一个家庭管理的客栈。这是一座19世纪初的奥斯曼风格的建筑。当地人还详细地描述了建筑物內的各个房间,她发现现状同他描述的情景完全相同。维娜与这个土耳其家庭的年轻业主谈了很多,他是一位英语老师,他说他不会在客栈內改变任何东西,对这栋建筑我们只是原样维护它,它永远是一个保持原貌的客栈。维娜对她的这个“发现”感到高兴和兴奋。
维娜在土耳其的徒步探险旅游活动。虽然很累很苦,每天的行程、就餐、住宿、盥洗,都要她亲力亲为。但她始终有一种乐观向上的信念一直在激励着她,首先,马可●波罗就是她的偶像,他的探险精神就是激励维娜完成全程探险之路的精神支柱。其次她是一个对“古丝绸之路”充满好奇又非常热爱学习这样一种性格的探险家。每天探险回到驻地,她都要记下当天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物和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感受。整理她拍下的照片,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她遇到好些好心的帮助她的人,看到许多各地不同的大自然景物以及人类历史留下的遗址,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第二天早上,她开始了新的冒险:再次朝着东方前行;下一个目标:入境格鲁吉亚……
(7500)
(薛鲁光整理)